首页

sm视频 在线

时间:2025-05-25 04:58:05 作者:甘肃力推八大产业集群 科技赋能寒旱农业冲刺6000亿产值 浏览量:64527

  中新网兰州5月23日电 (王牧雨)23日,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“七地一屏一通道”系列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——全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先行基地专场。发布会明确提出该省将以“牛羊菜果薯药粮种”八大产业集群为核心,通过科技赋能、全链升级、区域协同,力争到2025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6000亿元,2030年达到8000亿元,构建具有甘肃特色的现代寒旱农业产业体系。

2025年4月12日,在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民联镇张明村特色产业种植基地,农民驾驶农机正在田间翻耕整地,准备播种制种油菜、中药材等特色作物。(资料图)王晓泾 摄

  甘肃是全国寒旱特征最显著的省份之一。近年来,该省将寒旱特色农业作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强省建设的重要抓手。2024年,全省“牛羊菜果薯药”全产业链产值达4928亿元,其中玉米制种、高原夏菜、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首位,苹果、马铃薯产量居全国第三,牛、羊出栏量分列全国第九和第四。

  据了解,该省今年出台《甘肃省打造全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先行基地行动方案》(以下简称“《行动方案》”),将种业纳入产业集群建设,形成“牛、羊、菜、果、薯、药、粮、种”八大产业体系。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安国民介绍,此举旨在发挥甘肃独特气候和资源优势,通过全链条升级推动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,破解产业链条短、效率低等问题。

  《行动方案》明确实施“扩量、提质、延链、增效”四大行动。在扩量方面,优化产业布局,推动规模化、设施化生产;提质方面,加强绿色标准化基地建设,扩大“三品一标”农产品规模;延链方面,补齐精深加工、冷链物流等短板,促进三产融合;增效方面,强化“甘味”品牌建设,拓展线上线下营销渠道。

  以牛羊产业为例,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畜牧业管理处处长杨东贵表示,2024年全省牛存栏540.5万头、出栏287万头,羊存栏2760.9万只、出栏2872.9万只,全产业链产值达1981亿元。未来将通过“扩量、提质、延链、增效”四方面措施,到2025年实现牛存栏556万头、羊存栏2900万只,并培育8个牛产业大县和10个羊产业大县。

  八大产业集群是《行动方案》的核心抓手。其中,“牛羊菜药”四大产业目标2025年产值均超千亿元,“果薯粮”各达五百亿元,种业达三百亿元。甘肃省农业农村厅计划财务处处长赵剑孝介绍,政策资金支持包括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资金、转移支付资金及省级专项资金三类,2024年已落实产业发展资金约150亿元,重点用于规模化种养、设施农业、精深加工等领域。

  种业首次被纳入集群建设。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二级调研员张昳表示,甘肃作为全国最大玉米制种基地,将建设张掖玉米制种、酒泉瓜菜花卉制种、定西马铃薯良种繁育三大产业带,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利用,力争玉米、瓜菜花卉制种面积保持全国领先。

  科技赋能是《行动方案》的突出亮点。甘肃将组建10个农业产业技术体系,每年投入2000万元支持种业和农机装备研发等关键技术攻关。同时,实施196个重点项目,总投资10.21亿元,覆盖14个市(州),重点提升基地基础设施和产业融合水平。

  在经营体系方面,甘肃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,对家庭农场、合作社等实施奖补政策,并推出贷款贴息、联农带农奖补等措施,确保产业红利惠及农户。赵剑孝举例,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每亩补助200元,粮油单产提升项目每亩奖补不超过50元。

  为确保目标实现,《行动方案》建立省、市、县三级联动机制,强化用地、融资、保险等要素保障。甘肃省农业农村厅表示,将分年度调度重点项目进展,动态优化政策支持,确保2025年初步建成全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先行基地。

  “甘肃将以《行动方案》为引领,将寒旱劣势转化为特色优势,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强省建设提供坚实支撑。”安国民说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新疆喀什古城焕“新”出彩 单日接待游客4万人次

讲解规范化进一步提高了博物馆的吸引力与美誉度,同时也让更多人意识到专业讲解在博物馆参观中的重要作用。需要指出的是,当前博物馆讲解中的供需矛盾依然突出,很多博物馆的馆内讲解长期显示“预约已满”的状态,这种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可能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。这是博物馆行业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烦恼。面对新现象、新问题,相关各方需要积极应对,探索馆内讲解与社会讲解的有机结合,让博物馆讲解在规范化秩序中更好运行。

香港佐敦道大厦火灾死亡人数升至4人

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,中国科技馆陆续推出“星耀中国,科创未来”系列展览,用展览讲述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报国、科技强国伟大事业的奋斗故事。

探访高原铁路维修职工借深夜“天窗”为拉林铁路“补妆”

参访团中的瑞士前联邦议员罗杰·科佩尔(Roger Köppel)还有另一身份——瑞士《世界周报》杂志总编,三天的参访的同时他也同步进行报道工作,他告诉记者,“如果我回到瑞士,我会说‘看看中国人在做什么,看看他们取得了什么成就。我们必须继续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。’”他表示,自己是第一次来到上海,对于此次参访,他用“钦佩、鼓舞人心、欣赏”来描述自己的内心。

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专家指导组调研座谈会召开

“虽然6月份我市遭受了洪涝灾害,但是我们及时派出专家组指导农户进行早稻的田间管理,从目前收获情况看,今年全市早稻产量依旧处于平稳增长态势。”瑞昌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股干部周洋洋表示。

青海湖持续扩容 2022年水位上涨0.11米

发展现代农业,建设农业强国,必须依靠科技进步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:“无论是零星种植,还是规模化经营,关键是提高生产力。现代农业发展宜大则大、宜小则小。”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